
(相关资料图)
《第一缕阳光》
“滔滔东海水,轻轻崖岸拍,八面风来,又见东方白......”伴随着一段憧憬未来的旋律,一缕阳光在海天之间织成一片金黄,弥漫着美好而幸福的味道。7月28日晚,由温岭市文广旅体局和杭州越剧院联合出品的越剧现代戏《第一缕阳光》在杭州剧院成功试演,并将于8月31日正式首演。
《第一缕阳光》以“八八战略”实施二十周年和“千万工程”启动二十周年为契机,聚焦浙江基层民主成功经验,讲述千里滨海的民主恳谈故事。该剧由郑朝阳编剧、杨小青导演,由一级演员、梅花奖得主徐铭领衔主演,由一级演员、梅花奖得主周妤俊和二级演员孙旻婕担纲主演,杭越优秀中青年演员参与演出。该剧集结了来自杭越以及全国越剧界顶尖的编剧、导演、作曲(唱腔)、视觉设计和人物造型设计方面主创人才。
《第一缕阳光》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浙江滨海村落,村委会主任赵大海为解决水产保鲜问题,决定引进加工企业。因急于求成,强拆村民刘克缠的石头屋,引起冲突,被村民大会罢免。痛定思痛,赵大海和村民们都认识到,要把好事办好、难事办成,就必须民主协商,集民智、聚民意,科学决策、民主决策,共绘发展蓝图。一场“石屋夜话”,开启了“民主恳谈”之旅,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。
剧中讲述的“民主恳谈”即是上世纪末从浙江台州温岭发端,二十多年来不断被全国各地基层组织视为蓝本的民主恳谈会。当年,这种新生的民主决策形式将“干部和群众平等对话”和“群众之间平等协商”相结合,对话和协商的内容是针对本地的一些热点问题、难点问题。正是这样一个“民间发明”,在2004年荣获第二届“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”,去年被央视收录到大型专题片《领航》予以深度聚焦,今年更是作为“八八战略”实施20周年的重要成果向全国推介。杭州越剧院《第一缕阳光》是一个具有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的精品创作,是一次探索发展中国特色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。
《第一缕阳光》塑造了赵大海、刘克缠、许云岚三个主要人物,他们性格立体、血肉丰满,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。编剧郑朝阳介绍,该剧通过讲述浙江沿海农村的干部群众在奋进道路上遇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特有的社会矛盾: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,如何对待传统历史文化?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?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即在此关系上建立并展开,映照现实,远观未来。
“红红天边云,暖暖人间爱,心扉敞开,一缕阳光照进来......”该剧导演杨小青表示:“在这部剧中,我们打破常规,将原创越剧与‘大奏鼓’这两个国家级非遗深度融合,打造越剧舞台艺术‘明丽、温馨、浪漫’为基调的‘民俗时尚化’。”
成功试演之后,《第一缕阳光》专家座谈(研讨)会于次日在杭举行。综合专家的意见建议,剧组将进一步对该剧进行修改提升。8月31日,《第一缕阳光》将在杭州剧院正式首演,并争取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。届时,杭州观众将欣赏到一部有血有肉、有情有味、既接地气、又有朝气的越剧现代戏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