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夏季,对于市城管局垃圾渗滤液处理场的员工来说每天都是挑战:不仅每天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量接近峰值,而且工作地点的气味也太难闻——
“滋味”特别的“治污人”
(相关资料图)
见到朱忠泉时,他正顶着大太阳做垃圾渗滤液COD浓度的化验、检查风机、生化处理装置等,一颗颗豆大汗珠不停地从脸上滴落,戴着胶皮手套的手根本无法擦拭,只能任其流淌。
出去“操作”一趟就是一身汗。朱忠泉告诉记者,热并不是最难熬的时候,夏季当他们每天采集垃圾渗滤液做COD浓度时,那种“滋味”一般人根本受不了。只要控制阀门稍稍打开,重腐烂的味道就会迅速弥漫整个工作场所,直冲脑门,即便是他这样在这里工作了十年的老员工,有时候都觉得“吃不消”,因此一些员工无法适应,选择了离开。
即便是这样,朱忠泉还是忍着难闻的味道,每天坚持着他的一系列操作。这里生化处理系统里有一个过滤器的装置,其中过滤网的污泥累积到一定的程度,就需要更换,夏季因为垃圾渗滤液处理量大,基本上每天要更换,按惯例更换下来的过滤网可以直接报废,但是朱忠泉总是顶着难闻的味道,把换下来的过滤网及时清理干净、晒干,在检查没有破损的情况下进行重复使用。
“一个滤网就要将近20块钱,一套设备中三个滤网,如果每天换的话,一年也是一个很大的成本。为了节约成本,我们每天来清洗更换,把滤网能重复利用起来。”朱忠泉一边清洗着难闻的滤网,一边说。
其实,很多人并不知道,朱忠泉可是城管系统名副其实的高材生,本科和研究生学的专业都是环境工程。在他看来,垃圾渗滤液处理场这个岗位虽然普通,甚至让不少人“看不上”,但是他觉得通过自己的坚守、努力,能让每天的垃圾渗滤液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实现达标排放,减少对环境的污染,也是一件让自己满意的事,也让一个“治污人”实现了自身的价值。
“这份工作虽然很不起眼,但为长江沿线生态环境保护,起到自己小小的一份力,觉得值得。”朱忠泉的话简单、有力。
□ 孙华丽
关键词: